上外新闻> 学术> 正文

上外跨文化研究中心团队赴湖南张家界参加第二十一届中国跨文化研究年会

【学术活动】 2025-10-13 作者 / 王惠妮 许洋 来源 / 跨文化研究中心

语言切换
  • 合照(1).jpg

  • 张老师.jpg

  • 迟老师.jpg

  • 翁老师.jpg

  • 与会硕博生论文宣读.jpg

2025年9月26日至28日,上海外国语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师生团队在张红玲教授的带领下赴湖南吉首大学(张家界校区)参加中国翻译协会跨文化交流研究委员会(CAFIC)主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跨文化研究年会。本届年会的主题是“人工智能时代的跨文化研究与实践”,旨在推进人工智能时代跨文化研究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本次会议汇聚了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多个顶尖高校的学者参会,会议设置了5场专题研讨与21场分组发言,共有140余篇论文进行报告。

本次会议中,研究中心团队展示了其在跨文化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学术影响力。研究中心主任张红玲教授主持会议首日第二场主旨报告,并于新书宣介会上介绍其最新著作《跨文化教育研究》,获得与会师生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迟若冰副研究员主持分组讨论“跨国迁移与流动”,并宣读论文《跨文化教育中的职业身份沟通——基于国际学生辅导员的案例研究》,通过对具体案例的阐释,深化学界对于国际学生辅导员的职业身份沟通机制认知,并为其职业发展提供了实践建议和路径参考。在专题研讨“跨文化视野下的国际学生教育”上,翁立平副研究员分享了来华留学生对中国谚语认同研究,揭示了中国谚语在跨文化价值观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在各分组发言中,博士生王惠妮在张红玲教授的指导下,分享了基于对话教学的跨文化批判思维教学研究,揭示了教师课堂对话策略对于学生跨文化批判思维的促进作用,并据此提出了教学建议和教学反思。邓一恒教授团队中,博士生许洋系统梳理了新兴市场企业国际化的研究趋势与现实挑战,结合微观功能理论与网络理论,构建“个人-组织”互动模型,揭示了企业员工跨文化能力在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关键作用;硕士生韩静茹通过案例研究揭示中资手机企业在非洲与中东市场的跨文化适应机制,揭示了外派员工如何通过认知重构、关系构建与决策优化以衔接企业宏观战略与企业本土实践。由翁立平副研究员指导,硕士生郭洋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15–2024年间中国大陆学者在CSSCI与国际期刊上发表的跨文化交际论文进行了系统梳理,深入剖析了该领域的研究主题、热点及理论方法。硕士生秦瑞楠以K-pop文化为例,聚焦中国粉丝群体对音乐产业中文化挪用与文化欣赏的认知差异,剖析其在跨文化身份构建中的协调机制。

上外跨文化研究中心师生在本次年会中聚焦跨文化适应、跨文化教学、跨文化传播、企业国际化等多个前沿领域,分享研究成果,展现出多元的学术视野,得到了学界同行的广泛关注,获得了与会专家和同行的充分肯定。通过与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深入交流,团队进一步把握了学科发展动态,拓展了研究方法视野,为未来产出更具创新性与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奠定了坚实基础。

 

初审 / 陈俊佑 编校 / SISU 责任编辑 / SI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