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由上海外国语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二届跨文化研究青年学者论坛在上外松江校区行政楼顺利召开。出席论坛的有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心理健康学系教授Valery Chirkov,美国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管理与产业关系学系教授、国际跨文化培训和组织心理学领域著名学者Dharm P. S. Bhawuk,中国跨文化交际学会副会长、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戴晓东,澳门城市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助理教授李筱媛,上海师范大学和上海外国语大学的20余名硕、博研究生,以及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论坛共设特邀报告和圆桌讨论各三场。研究中心翁立平副研究员致开幕辞,欢迎青年学者、学科专家和同仁在本次论坛中交汇思想,共同为跨文化研究贡献智慧。
特邀报告由Valery Chirkov教授、Dharm P. S. Bhawuk教授和戴晓东副教授点评。首先发言的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跨文化能力测试/培训项目经理、英语语言文学专业2020级硕士毕业生、校优秀论文获得者朱乔锐。他以“日本影视媒介接触视域下中国大学生对日本人的刻板印象研究”为题,分享了相关研究的过程和结果。三位教授对朱乔锐的报告内容予以肯定,并提出未来研究可以从社会文化角度进行历时研究,从而探寻相关文化成员刻板印象的变化过程与刻板印象背后的形成机制。
紧接着,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20级博士研究生李芳介绍了她的博士论文《外派中医跨文化传播实践研究》。内容涵盖中医与西医理念对比、中医跨文化传播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以及基于质性研究结果提出的中医跨文化传播模型。三位点评人对李芳博士的报告予以肯定,并针对未来研究内容与视角提出一系列建议与意见。
最后,李筱媛博士代表因故未能参会的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2020级博士毕业生张心怡,介绍了博士论文《中国海归职业人士工作身份协商研究》。该论文基于中国海归职业人士回国后所面对的身份协商问题与文化适应问题,从个人与社会层面分析了海归职业人士的身份协商问题的原因。三名点评人对该研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充分肯定了研究课题的前沿性。
特邀报告后,顾力行教授与邓一恒教授为研究中心评选的“优秀青年学者”与“优秀志愿者”颁奖,并对优秀青年学者为跨文化研究领域做出的贡献给予肯定,同时也代表研究中心向协助中心筹备各类学术活动的优秀志愿者表达了感谢。优秀青年学者代表朱乔锐与优秀志愿者代表赵威发表获奖感言。
在圆桌讨论环节,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生与上外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跨文化研究方向的硕、博士生汇报了他们的研究进展。讨论分三个主题:跨文化能力、跨文化接触和适应以及跨文化教育。Chirkov教授、Bhawuk教授、戴晓东副教授分别进行了点评,他们肯定了论文选题的价值和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与适恰性,并提出了建设性的修改意见与建议。
论坛最后,研究中心外籍主任顾力行教授为本次论坛闭幕式致辞。顾教授对此次参加论坛的专家学者表达了感谢,并以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为例,揭示了不同文化背景对个体认知的多元影响,而全球化加速推进、世界格局愈发复杂的时代背景更凸显了跨文化研究的重要性。鉴于当下跨文化学界所面临的研究困境,顾教授鼓励青年学者在跨文化领域砥砺前行,探索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