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至11月1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由上海社会科学院承办,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及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建设基金会共同协办的2025青年汉学家研修班在上海举办,来自24个国家的青年汉学家于10月19日至10月25日赴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校区进行研修学习。
20日,青年汉学家研修班上外段开班仪式顺利举行,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衣永刚出席开班仪式并致辞。开班仪式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孔子学院工作处处长冯辉主持,东方语学院院长程彤,中阿中东研究党总支书记陈晓黎,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王广大,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俞祖成,西方语系教授陈芷,英语学院副教授高健,越南语专业主任、副教授冯超,土耳其语专业主任、讲师陈清等相关单位同志出席开班仪式。
开班仪式后,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王广大教授围绕“脱贫攻坚的中国方案、中国经验和中国贡献”主题作首场讲座。下午,青年汉学家与上外 “新汉学计划”、“中国学”、国别与区域研究及阿拉伯语专业硕博士生座谈交流。
21日,青年汉学家聚焦历史文明与科创发展,考察广富林文化遗址和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展示馆。上午,汉学家前往广富林文化遗址,在“上海之根,海派之源”水下博物馆深入了解上海发展历程,进而洞察五千年延绵不断的中国历史。下午,汉学家前往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展示馆,切身体验中国高新科技产品,感受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丰硕成果。
22日上午,国际金融论坛(IFF)学术委员、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教授章玉贵围绕“中国经济增长与人民币国际化前景”作主题讲座。他表示近年来中国经济保持健康稳定的增长,金融结构明显优化,取得了显著成就。未来中国将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汉学家围绕各自国家国情,针对国家实现独立经济发展,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前景和全球金融结构性变化等方面提问,章玉贵教授表示,金融体系的建设必须以实体经济为基础,发展中国家可以参考中国经验,确保国家经济的自主性。同时,他指出尽管人民币国际化存在挑战,但这种趋势不可逆,中国持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是确保国家金融安全的重要举措。
下午,青年汉学家聚集中国人大制度和基层民主治理,参访上海市人大和彭浦新村街道。汉学家走进上海市人大常委会议厅参加“走进人大”活动。上海市人大外事委主任委员黄红、副主任委员王治平出席活动,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二级巡视员、外事委办公室副主任罗杰主持活动。王治平介绍了人民代表制度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以及上海人大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并现场进行了互动交流。汉学家们表示,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是新时代中国民主的一个重大创举,上海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随后,汉学家赴彭浦新村考察,探访上海市基层民生治理新模式。在参观彭浦村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后,汉学家们共同表达了对一站式服务的赞赏,表示中国的适老化建设经验值得借鉴和学习。
2025青年汉学家研修班通过一系列专题讲座、实地考察和文化体验,增进各国青年汉学家对中国科创高质量发展、历史、文化及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提供智慧和力量。同时也搭建起青年汉学家和中方学者、青年的沟通桥梁,助力汉学家以多方视角阐释中国实践,为深化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构建“美美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力量源泉。

